合格投资者提示
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第五条,投资管理资产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二)
    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资者
取消
学会辨别非法金融广告,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发布时间:2020/01/03
来源:工商信托

      随着金融消费者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理财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各种金融广告也层出不穷。这些金融广告与金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但在方便我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容易让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发布虚假违规金融广告。金融消费者要主动学习辨别非法金融广告,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非法金融广告中易出现的关键词:

      1.确保投资理财回报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倍以上;

      2.理财投资回报率保证在10%以上;

      3.百分百本息保障;

      4.无需征信报告,只要一张身份证,即可24小时放款;

      5.无征信秒过;

      6.一张身份证,来就借。

      非法金融广告的特点:

      第一、非法金融广告往往会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做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

      第二、会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在没有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的业绩进行虚假或者夸大宣传;

      第三、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如何辨别非法金融广告?

      金融广告的投放,必须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广告内容需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和实质保持一致。金融消费者在接触到金融广告时,做决定前可通过“三多”提升自身辨别能力:

      一是多问:涉及具体的金融产品广告时,应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可以通过询问公司是否具备发型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在不确定真伪时,可向相关监管部门咨询。

      二是多想: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前,仔细思考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是否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内。牢记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是多学:积极提升自身金融素养。互联网时代金融广告层出不穷,但是金融的本质仍无变化,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金融素养,以不变应万变。

      遇到金融广告时,金融消费者要牢记“三多”,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辨别非法金融广告,不断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被五花八门的金融广告误导,选择真正适合并且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部分内容参照网络资料)